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聚焦五个着力点 构建统战新格局
近年来,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聚焦五个着力点,通过制度创新、队伍锻造、平台搭建、智力转化、文化浸润等方式,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统战路径,构建统战新格局,推动统战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制度创新固根本,打造规范运行“标准链”
学校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统战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新高度。优化决策监督,创新制度建设,健全民主党派列席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党外代表人士知情权、参与权与建议权,推动民主监督与学校决策深度融合。加强联谊联络,严格落实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同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机制,定期开展谈心交流、走访慰问等活动,倾听一线声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聚焦民族团结,定期开展师生思想动态调研,开展师生结对谈心600余次,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参与学生人数1000人次,为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开展假期慰问活动9场,提供学业、生活、心理等多维度帮扶。
二、队伍锻造提质效,培育统战工作“生力军”
学校构建“选育管用”一体化机制,以政治引领铸魂、实践赋能提质、科研平台增效,系统推进统战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工作网络,健全校院两级统战体系精准落实政策、服务对象、凝聚共识,助推大统战格局成形。加强人才选育,选拔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统战队伍,实施“同心培优”计划,将民主党派新成员政治共识教育纳入年度培训体系,举办专题培训3期覆盖260人次,全面提升统战队伍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强化智库建设,联合科研处设立校级专项课题并纳入重点研究方向,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申报课题,以科研创新驱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累计获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哲学社科青年团队各2个,市级社科团队5个;建成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社科智库基地6个,立项省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79项。
三、平台搭建聚合力,完善人才发展“生态圈”
学校以整合资源为纽带,构建“动态管理-平台联动-实践赋能”三位一体平台体系,形成党外人才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搭建党外人士动态信息平台,动态更新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近三年累计入库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党外代表人士16人。打造“双平台”载体,积极对接青岛市委统战部,筹划组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欧美同学会,完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两大平台打造引才汇智强磁场,引进高层次人才17人,急需紧缺人才5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创新设计“同心服务”实践载体,以“我为师生办实事”为工作抓手,深度挖掘党外人士履职尽责作用,实现人才效能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四、智力转化强担当,构建服务发展“智慧库”
学校积极探索统战队伍助力智库建设新路径,激励形成担当作为的生动局面,精准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创新“双渠道”建言机制,依托“校长会客厅”和“人才思想荟”品牌活动,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充分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意见。创设2个建言献策工作室,校内外双渠道收集建议300余条,实施分级台账管理,优化服务流程23项。深化“融爱助童”志愿服务,发挥校内特殊教育专业优势,组织党外人士开展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儿童定向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以帮扶特需儿童、宣传融合理念、助力融合教育发展。主动对接中华职教社工作,依托中华职教社理论研究平台,邀请思政名师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推荐属地职教社社委会委员,承办青岛市“职业教育创新路径”专题调研,实现调研成果与上合区域发展的精准对接。
五、文化浸润促融合,共绘区域发展“同心圆”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纽带、国际平台为桥梁、青少年成长为核心,构建“美美与共”区域文化生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创新统战工作机制,整合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资源,组建15个专项工作小组,创排儿童打击乐音乐剧《小岛的旅行》,并开展“党盟共建”系列主题活动,为青岛上合示范区注入文化活力。依托“两院一中心”特色平台,多维度推进育人工程,足球职业试点学院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白俄罗斯研究院搭建中外人文交流桥梁,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作为中国艺术职教学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精准对接上合示范区发展需求,计划2025年暑期组织港澳师生研学交流,推动艺术教育互鉴,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艺术赋能+国际视野+铸魂育人”三维模式,构建“文化浸润—情感共鸣—价值引领”的特色育人路径,实现精神文明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