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志愿网

近三年“山河四省”骨干高校在软科排名中的变动情况

来源:点击: 时间:2025-04-21 11:56

大学排名就像是一个繁华都市中的 “导航地图”。在面对众多大学这些建筑林立的 “目的地” 时,它如同地图一样,能让我们快速了解各大学在学术声誉、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诸多维度上的大致“地理位置”。那些排名靠前的大学,就像是地标性建筑,一眼就能被大家识别出来,吸引着众多学子的目光,仿佛站在这些 “地标” 之巅,就能眺望到更广阔的未来。

大学排名也如同“指南针”,为教育资源的分配、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指引。对于政府和教育机构来说,它能帮助他们更精准地将资源倾斜到那些有潜力提升、需要扶持的大学上;对于大学自身而言,排名则如同一面“镜子”,能清晰地映照出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短板领域,促使学校在排名的 “赛道” 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引进优秀人才、加强科研投入,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继2023年初“山河四省”火爆网络后,“山河大学”横空出世,更以嘲笑的方式彰显着普罗大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那么,近三年,“山河四省”在软科排名中的表现如何?变动情况怎么样?想必很多人对此关心。本公众号特推出此文,大致呈现四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从而为广大考生志愿填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山东    

    

通过分析近三年山东省内高校的排名变化情况,发现除双一流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排名持续走高外,普通高校中只有山东农业大学三年内排名持续走高。从2023年的第146名,到2024年的144名,再到2025年的133名,呈现出连续上升的发展态势。

坐落在的泰山脚下的山东农业大学,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2023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了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建设名单,包括山东农业大学在内的省属9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2023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山东农业大学:全力打好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攻坚战》,明确提到:学校作物学、园艺学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一流,列入教育部“十四五”重点支持计划,具备冲击国家一流学科实力。    

从山东农业大学的发展上看,农林学科稳居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200强,8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2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优势学科发展强劲。       

二、河北

    

可以看出,河北工业大学的排名在2023年到2025年期间基本保持在106-109名左右,显示出其稳定性和竞争力。河北工业大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目前,河北工业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世界排名总体保持上升态势,工科发展态势良好。河北省属高校中排名较为靠前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近三年也较为稳定,燕山大学在94-112名左右,河北大学在130名左右。燕山大学作为机械四小龙(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后并入吉林大学、燕山大学)中唯一的双非院校,其在机械方面的底蕴很深厚。在冲击双一流中被寄予厚望。

近三年,河北省唯一排名连续提升的学校乃是地处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24年唐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3.9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处于万亿城市梯队的第18位。从省级层面来看,唐山是河北省GDP最高的城市,2005年到2024年,唐山GDP稳居河北省榜首。可见,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经济实力为华北理工的发展注入了诸多可能性。    

           

三、河南

               

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属的“双一流”高校近三年在软科排名中的十分稳定。郑州大学的排名稳定在50名左右,河南大学的排名稳定在100名左右。

    

在河南这13所院校中,能够保持三年内连续增长的唯有“河南科技学院”,且提升幅度大,2025年相比2023年提升了20个位次。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2013年河南科技学院主持培育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山西

         山西省排名前360名的高校中,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四所大学呈现了一个良好的上升态势。

山西省自2017年通过“1331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建设一批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创新平台和一流创新团队,省财政每年专门投入3亿元,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内涵建设。2023年,山西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3年投入100亿元财政资金,全面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作为山西省冲击一流的“种子选手”,中北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兵工七子”之一。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12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若干意见》,支持学校率先发展。

结语:百舸争流,不甘人后

在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各省纷纷出台政策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这种“百舸争流,不甘人后”的现象,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断进步的生动体现,也是各省为实现自身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作者系济大2021级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


Powered by RRZCMS